:::
乙 年 常 年 期 管理員 - 主日福音 | 2017-10-18 | 點閱數: 1513

乙年 常年期 第 24 主日

祢是默西亞

谷八,27~35



正過著得救了的生活嗎?

 

主內的兄弟姐妹:

 

  耶穌是依撒意亞先知所預言的默西亞;祂來是為使世界回復到天主在起初看了覺得樣樣都很好的境況。上個主日的禮儀讀經場景讓我們認清了耶穌的這項救恩使命。這個主日,教會要我們繼續留在這個禮儀的場景中,並在世界原本美好的觀點下汲取福音的訊息。

 

  耶穌在十城區治好了聾啞人之後(谷七 31-37 ),仍往返加里肋亞海岸一帶宣講天國的福音,以權威教導人,又行了增餅、驅魔和治病的奇蹟。耶穌自然看出人們對祂產生好奇心:有人擁戴祂,想要立祂為王;有人拒絕祂,不再與祂往來;有人排斥祂,甚至圖謀殺害祂。現在,耶穌和門徒們又北上回到斐理伯的凱撒勒雅(谷八 27 )。耶穌在那裡有感而發,也可以說是觸景生情,因而詢問祂的門徒:人們怎樣看祂?門徒們又怎樣看祂?人們說耶穌是「洗者若翰、厄里亞或先知中的一位」;門徒們稱耶穌為「默西亞」。其實,人們或門徒們對耶穌的認識都有所不足;耶穌的詢問本身和祂自己給予的答案才是重點。耶穌的詢問牽涉到祂的來源和使命:耶穌以什麽身份而來?耶穌將要做些什麽?同時,耶穌的詢問也關聯到我們個人對祂的信仰:我們是跟隨耶穌呢,還是跟隨關於耶穌的公眾輿論,包括普通群眾、神哲學家、信徒們對耶穌的見解?

 

  然而,為什麽耶穌要在此時此地發出詢問,並且自己作出解釋呢?時間是《馬爾谷福音》敘述結構的安排;聖史馬爾谷從一開始就表明了,按照希臘原文的順序,這是耶穌( Iēsou )、基督( Christou )、天主子( Huiou Theou )的福音(谷一 1 )。現在正是《馬爾谷福音》的中央,講解耶穌是基督、默西亞的時候到了(谷八 29 )。之後,聖史馬爾谷還要為耶穌作證:「這人真是天主子!」(谷十五 39 )

 

  地點可能就是觸景生情,因為斐理伯的凱撒勒雅是一個很特別的地理位置。我們只需翻查以色列的地圖就會發現,原來這裡正是約旦河的源頭所在地。耶穌在約旦河受洗後,一直都在約旦河沿岸附近履行祂的使命。約旦河的源頭生機蓬勃,但是約旦河的盡頭卻是死海,萬物不生。處在約旦河的源頭,不禁會讓人聯想到約旦河的盡頭。耶穌因此觸景生情,向祂的門徒們講解祂的默西亞身份是「人子」,祂的使命末端是「必須受許多苦,被長老、司祭長和經師棄絕,且要被殺害」;但這末端並非最終的結局,祂「三天以後必要復活」(谷八 31 ),獲享身為「人子」的完全尊榮,也就是「乘著天上的雲彩而來,走向天主,並在天主面前領受永遠的王權,萬古不滅的國度」(參閱:達七 13-14 )。

 

  約旦河盡頭的死海雖然萬物不生,可是死海本身卻內含豐富的天然微解礦物質,有特殊治療和美容的效果。它並不是悲觀的景象,而是透過死亡獲得生命的景象。耶穌很明確地說了,天主的旨意是要祂藉著苦難和死亡使世界獲得生命。伯多祿很不認同耶穌的話;他雖稱耶穌為默西亞,但他對「默西亞、基督」的理解卻還停留在現世權勢的層面。現世權勢只叫別人死,絕不能自己死;只叫別人苦,絕不能苦自己。

 

  耶穌當著門徒們的面,斥責伯多祿說:「撒殫,退到我後面去!」(谷八 33 )。「撒殫」這個希伯來文字的本意並不是魔鬼,而是對立者。耶穌斥責伯多祿叫他不要與天主的旨意對立,不要擋在耶穌前面,而該走在耶穌後面,跟隨耶穌承行天主的旨意。耶穌加以解釋說:「誰若願意跟隨我,該捨棄自己,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來跟隨我」(谷八 34 )。「跟隨」這一個行動清楚表明師傅與門徒之間的正確關係。耶穌說過:「沒有門徒勝過師傅的;門徒能如他的師傅一樣也就夠了」(瑪十 24 )。耶穌說的「師傅」指的並不是某一位師傅,而是祂自己:「你們的師傅只有一位,就是默西亞」(瑪廿三 10 )。做門徒的要跟著師傅走,不是走在師傅前頭;做門徒的要遵行師傅的指導,不是反抗師傅的意願。耶穌師傅默西亞是「道路、真理、生命」(若十四 6 ),所有為祂和福音的緣故「而失去性命的,必定救得性命」(谷八 35 )。

 

  「失去性命的,必定救得性命」,這是基督信仰捨與得的因果觀:「因信成義」(羅五 1 );「義人因信德而生活」(羅一 17 )。信德是捨,捨棄自己;成義是得,得享天主。這種基督信仰捨與得的因果關係是實際的行動,實在並沒有先後之分;不是先舍後得,而是在舍中得。因此,得救的人就必須過著得救了的生活。用雅各伯宗徒的話說,這種生活就是:「在天主父前,看顧患難中的孤兒和寡婦」(雅一 27 ),實際地「供給他們身體所需要的食物和衣服」(雅二 16 )。用保祿宗徒的話說,這種生活就是:「因信德而工作,因愛德而勞苦」(得前一 3 ),「恆心行善」(羅二 7 ;格後九 8 ),「在主的工程上時常發憤努力」(格前十五 58 ),「以愛德彼此服事,隨聖神的引導行事,決不去滿足本性的私慾」(迦五 13 , 16 )。總的來說,人若真真實實地活出得救了的生命,那麽他就可以肯定地說確確實實地擁有了生命。這是信德的保證!

 

  關於耶穌的默西亞身份,《依撒意亞先知書》提供我們更仔細的解說。耶穌這位默西亞願意受教,意志堅決地承行天主的旨意。雖然必須歷盡苦難、遭受侮辱和被人誣告,但祂完全信賴天主的忠信。祂以信德行為展示出自己顯赫的高貴和尊嚴。苦難和暴力雖能擊潰祂的身體,使祂肌無完膚,但對祂的心靈卻絲毫無損;祂仍保持平靜安詳,「板著臉,像一塊鐩石」(依五十 7 )。因著這位默西亞完美地活出得救了的生命,祂也成了賜給人得救生命的泉源;因著這位默西亞對天主完整的信德,祂也成了賜給人信德的恩寵。祂原是天主的聖者,又為我們成了天主的聖者,使我們人人都能因信祂而成義。阿們。

 

~ 張德福神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