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 主 教 教 理

信仰的寶庫 宗座憲令

4-1-1 祈禱的啟示

一、什麼是祈禱?

  祈禱是舉心朝向天主。當人祈禱的時候,他就與天主有一個生活的關係。﹝天主教教理2558-2565﹞
  祈禱是通向信德的大門。祈禱的人不再只是獨自一個或只為自己、只靠自己的力而生活。他知道有一位天主,他可以對祂傾訴。那些祈禱的人,會愈來愈把自己交在天主手中。正是此刻,他們尋求與有天要面對面相遇的那一位結合。因此,每天祈禱的努力,是基督徒生活的一部份。誠然,人學習祈禱,不是像學某種技能那樣。雖然聽來矛盾,不過祈禱是一份透過祈禱而得到的禮物。

二、什麼會使人想要祈禱?

  我們祈禱,因為我們心內充滿了無限渴望,而天主正是為了祂自己而造了我們:「唯有在祢內,我心才得安歇」(聖奧斯定)。但我們也會為了自己的需要而祈禱,德蕾莎修女說:「一天24小時,我不能依靠自己,只能依靠祂。」﹝天主教教理2566-2567,2591﹞
  我們常忘記天主,逃避祂,躲了起來,儘管我們不去想祂,或是否認祂,祂還是一直在那裡。在我們尋找祂以前,祂就找尋我們;祂渴望我們,祂召叫我們。當你與自己的良心對話,會突然發現,你正在與天主說話。當你感到孤單,無人可訴說,會發現天主一直都等著你與你說話。當你面臨危險,你會體驗到天主回應你的呼救。祈禱就和呼吸、吃飯、相愛那樣,都屬於人性。祈禱使人淨化。祈禱幫助人拒絶誘惑。祈禱在軟弱中堅強我們。祈禱去除恐懼,加強力量,使人重新振作起來。祈禱使人幸福。

三、為什麼亞巴郎堪為一個祈禱的榜樣?

  亞巴郎聆聽天主。他願意動身去任何天主命令他去的地方,願意做任何天主所要他做的事。他的留心傾聽,他的隨時待命,使他成為我們祈禱的榜樣。

  亞巴郎沒有留下多少祈禱詞。但他每到一處,就為天主建立祭壇,也就是祈禱的地方。因此在生命的旅途中,他對天主有著各種不同的體驗,包括那些考驗他、使他煩心的。當亞巴郎知道天主即將摧毀索多瑪這座罪惡之城,他向天主求情。甚至執意與天主討價還價。他為索多瑪求情,在天主子民的歷史上,是第一個重要的代禱。

四、梅瑟如何祈禱?

  從梅瑟我們學到「祈禱」就是「與天主說話」。在焚而不毀的荊棘那裡,天主與梅瑟有一場真正的交談,並且賦予他任務。梅瑟時有異議,時而提問。最後天主向他啟示了自己的神聖名號。就如梅瑟終究信賴了天主,全心為祂作工,我們也應當祈禱,接受天主的陶成。﹝天主教教理2574-2577﹞

  聖經提及梅瑟之名,共七百六十七次,身為以色列人民的解救者與制定法律者,他的地位極為核心。同時梅瑟也是他人民重要的代禱者。在祈禱中他獲得了使命;從祈禱裡他汲取力量。梅瑟與天主有親密的、私人的關係:「上主同梅瑟面對面地談話,就如人同朋友談話一樣」(出卅三11)。梅瑟要所行動或指導人民之前,都會退至山上祈禱。所以,他是默觀祈禱的原始典範。

五、《聖詠》對我們的祈禱有什麼重要?

  《聖詠》,連同〈天主經〉,是教會卓越的祈禱寶庫的一部分。在其中傳唱著對天主永恆的讚頌。﹝天主教教理2585-2589,2596﹞

  舊約中,《聖詠》共一百五十首,是詩歌與祈禱的總集,其中有些已有幾千年歷史,到今天仍在教會團體中被使用,在時辰頌禱禮(日課)中念誦。《聖詠》也被列入世界文學中最美的篇章之一,就連現代讀者也能立刻因它們的靈性力量而有所感動。


詞語定義

  • 默觀(CONTEMPLATION,出自拉丁文contemplare=全神專注於天主之臨在的祈禱)默觀(內在的靈修生活)與行動(實踐的生活)是熱心虔敬天主的一體兩面。在基督信仰中,兩者密不可分。

佳言摘錄

  • 「對我來說,祈禱是內心的奮發之情,向蒼天的淳樸凝視;是困苦中或歡樂中,感恩報愛的頌謝聲。」-聖女小德蘭(1873-1897
  • 「對祈禱的渴望,就是祈禱。」-喬治。貝納諾士(Georges Bernanos,1888-1948,法國作家)
  • 「盡你所能去做,為你所做不到的祈禱,天主自會加給你力量。」-聖奧斯定(354-430)
  • 「如他們尋求天主,或者可以摸索而找到祂;其實,祂離我們每人並不遠。」-宗十七27
  • 「祈禱不是聽自己說話;祈禱是沉澱自己,靜下心來等待,直到聽見天主為止。」-祁克果(1813-1855)
  • 「突然之間,我感到靜默也是一份臨在。在這靜默的中心,是那一位,祂本身就是靜默、和平與寧靜。」-喬治。貝納諾士(1888-1948)
  • 「默觀所得,與人分享。」-道明會會訓
  • 「上主是我的牧者,我實在一無所缺。祂使我臥在青綠的草場,又領我走進幽靜的水旁,還使我的心靈得到舒暢。祂為了自己名號的原由,領我踏上了正義的坦途。縱使我應走過陰森的幽谷,我不怕凶險,因祢與我同住。你的牧杖和牧棒,是我的安慰舒暢。」-詠廿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