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澤團體的種子
empty head
泰澤團體的種子:從羅哲騎自行車的巡遊開始
81 年前,第二次世界大戰如火如荼之際, 25 歲的羅哲在泰澤落脚,購置一所閑棄的房子,與妹妹一起開始收容和藏匿猶太人和難民。隨後,泰澤團體誕生。羅哲修士和他的繼任人艾樂思修士都談到接待需要幫助者和聆聽青年人的聖召。
(梵蒂岡新聞網) 81 年前,第二次世界大戰打得正酣, 25 歲的瑞士青年羅哲·舒茨( Roger Schutz )騎著自行車來到了偏僻的泰澤小村莊。他曾嘗試成為作家,但還是決定選讀神學,但在數年的長期患病期間則萌生了建立一個團體的想法,藉此在祈禱中具體地活出基督徒彼此修和的福音教導,並接待最需要幫助的人。
為實現這個夢想,羅哲已有一段時日正在尋找一所宅院。 1940 年 8 月 20 日,他來到泰澤,當地的一位婦女邀請他到自己家裡作客。席間,這女人對羅哲說:“留下吧,我們這麽孤獨。”羅哲覺得這正是基督透過這位女子來説話,於是他決定在這個鄉村落脚,用一小筆貸款買了一所閑棄的房舍。
泰澤距離將法國一分為二的分界線很近,因此為接待逃避戰爭的人是個極合適的地點。就這樣,羅哲開始接待逃亡者,尤其是猶太人,將他們隱藏起來,而且請求妹妹熱納維耶芙( Geneviève )協助他的工作。 1942 年 11 月,羅哲陪伴無證件的難民來到瑞士邊境時,得知他們已被蓋世太保發現,於是決定留在日内瓦。
兩位里昂的學生,皮耶·蘇韋朗( Pierre Souvarain )和馬克斯·圖里安( Max Thurian )讀了羅哲的生活理想後,也來到日内瓦。就這樣,建立了日後泰澤團體的雛形,三個青年於 1944 年返回法國,得到許可能在境内自由行走,幫助最有需要者。他們也幫助附近兩個營地的德軍俘虜,至於孤兒,則由妹妹熱納維耶芙來照顧。
其他青年也漸漸地加入到他們的行列, 1949 年復活節那一天,七個青年獲得了當時聖座大使龍卡利( Angelo Giuseppe Roncalli ),也就是未來的若望廿三世教宗的許可,在團體祈禱的泰澤的聖堂承諾終生獨身,度團體和極簡樸的生活。
泰澤團體現任院長, 67 歲的艾樂思( frérè Alois Löser )修士去年在紀念羅哲兄弟抵達泰澤 80 週年的機會上,接受《羅馬觀察報》訪談。他表示,團體成立以後,許多事情發生了變化,但羅哲的最初直覺“至今仍然完全保留下來,即在世界上有破裂的地方注入靈性生活,尋找天主”。
如今,泰澤中心仍舊接待難民,但尤其每年向來自各大洲的數以千計的青年敞開大門。艾樂思修士說,“這也是如今仍令我們感到驚奇的另一重大發展”。青年們前來不是為隸屬於一個新的大公運動,而是正如羅哲所説,是為“一起汲取信仰的泉源”。
全世界的青年來到泰澤度一個星期的特別生活,他們彼此相遇,一起唱歌、祈禱和靜默,幾乎自然而然地重新發現生命的意義。每年年終歐洲青年都舉行大聚會,在寬大的聖堂或集市祈禱結束時,羅哲修士經常與青年見面。正如他於 1998 年 1 月接受梵蒂岡電視中心訪談時所言:他們不是神師,而是聆聽的人。
這位泰澤團體的創始人說:“我們在泰澤只是聆聽,我和我的兄弟們不是神師,而是聆聽的人,有時我們能說上幾句話,請青年們捫心自問,在自己内心尋找。尋找和聆聽已經是痊癒的開始。青年們再次啓程,以全然不同的心情回到自己的環境和地區。有些人回到家裡,與全家人一起祈禱,另一些人回去後卻什麽都不能做,在那裡既不能傾吐,也得不到聆聽。”
對青年這種希望得到聆聽的渴望,艾樂思修士解釋說,“青年在教會内尋找一個家,希望待在這個家中,希望自己原本的樣子得到接納。一旦有了信賴,他們也會聆聽福音的訊息。第一件事就是設法與青年建立這信賴的關係,也可歡迎他們參加公共祈禱。一起聆聽天主聖言,一起靜默,聆聽青年個人的傾訴”。
“青年在教會内尋找帶有人情味的接待,一雙耳朵和一顆心。我認為,我們也許在教會内能以更大的努力來擔負起聆聽的職責,這份職責不只是由司鐸、會士或修女來承擔,教會内的平信徒男女也能接待、聆聽,以及陪伴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