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主日 僱工的比喻
甲年 常年期 第 25 主日
僱工的比喻
瑪二十,1~16
一人一個德納 皆大歡喜
主內的兄弟姐妹:
這主日耶穌用比喻告訴我們,一天一個「德納」( Dinar :金幣)是天國的葡萄園工人合理的工資。這句話很值得我們深入反省。一個「德納」的價值到底是多還是少呢?那些清晨被雇用的工人在清晨時認為很多,所以很高興地到葡萄園工作;但是當他們看到最後被雇用的工人也同樣領到一個「德納」時,就抱怨他們的一個「德納」並不多,至少不夠多。葡萄園主人答复他們說,一個「德納」的價值無論在清晨還是在黃昏都一樣多,當然夠多。
耶穌講的是天國的比喻,一天一個「德納」就是進入天國的價值,多了反而進不了天國,少了又不夠,所以天主慷慨地每天賜給我們一個「德納」,不論我們工作時間長短,因為天主樂見人人都進入天國。耶穌在教導我們祈禱時也曾勉勵我們祈求天父,今天賞給我們每天的日用糧(瑪六 11 ),好叫我們放心我們沒有偏離天國的道路。我們不難看到這兩者的共同意義:一天一個「德納」就是每天的日用糧。其實,耶穌很多次在不同的場合都教導我們,每天都要為今天而活,同時每天都要讓別人能為今天而活;不要自絕死路,也不要絕人死路;不要嫉妒,卻要感恩。
藉著天國的比喻,耶穌教導我們認識天主,要我們學習天主的慈愛寬仁。在比喻中,耶穌以天主的仁愛來凸顯人的小心眼,尤其是凸顯那些自認為自幼就遵守法律(路十八 21 ;路十五 11-32 )、那些自充為義的人的小心眼,讓他們看到他們如何心胸狹隘,總是從自私自利的角度為自己斷定什麼是公義。天主的仁愛是真切信實的,不是虛浮誇大的;因為假如天主像個想炫耀自己的俗人,耶穌必定反過來敘述同一個比喻,好能勾起人們對天主的讚美。倘若比喻中的葡萄園主人先把工資付給清晨被雇用的工人,他們拿了工資就會滿意地走了;而當後來被雇用的工人出乎意料地也領到相同的工資時,必會對葡萄園主人感謝不盡,誇口稱讚不絕,向所有人宣揚主人的慷慨。然而,耶穌並不是這麼講敘比喻的,因為天主的做法確實與我們大有不同。
一如第一篇讀經所說的:天主的思念不是我們人的思念,天主的行徑也不是我們人的行徑;就如天離地有多高,天主的行徑離我們的行徑,天主的思念離我們的思念也有多高(依五五 8-9 )。我們不能要求天主以我們斷定公義的標準來作出審判。我們的公義標準總是參雜著私利的成分,總是設想高舉自己,一看到別人比自己好就眼紅。天主的公義卻始終樂見眾人成義,因為祂富於慈愛寬仁,不願罪人喪亡,卻願人人得救。天主不願作出審判,只願罪人悔改,即使罪人在生命的最後一分鐘悔改,天主也為他大事慶祝。因此,耶穌說:「我告訴你們:對於一個罪人悔改,在天上所有的歡樂,甚於對那九十九個無須悔改的義人」(路十五 7 )。
按照耶穌在比喻中的敘述,葡萄園主人最終確實僱用了所有的人到他的葡萄園工作,沒有一人閒立著,因沒有工作而憂苦無奈。在那一天,每一個人都有工作,每一個人都領到一個「德納」。這充分就業的美景,就是天國歡樂的圖像。大家相互慶賀天主所賜的救恩「德納」。那些在清晨就被雇用的工人,其實不只不應該抱怨領到一個「德納」,反而更應該感恩;因為他們從清晨起就可以心安,因為他們今天的日用糧已有著落,比那些在最後一刻鐘才被雇用的工人少受了很多的憂心和苦惱。
天主看顧所有的人,總是與他們同在,不會遺棄任何一個人獨自面對生命的困苦。耶穌在比喻中很明顯地強調了這個重點。其實,天主從起初就一直看顧所有的人,守護所有的受造物。在《創世紀》第一章,天主創造了「天」,叫「天」分開以下的水和以上的水(創一 6-8 )。「天」因此開啟了一個空間,讓接下來的受造物,也就是陸地、海洋、生物、動物,尤其是人,可得以存在。在希伯來文,這個「天」( syamaim )與「天堂、天國」是相同的一個字。由於「天」,也就是「天國」,世界及其中的一切,尤其是人,都受到保護。天主從起初就決定了讓「天國」把毀滅和混亂的勢力,即以下和以上的水分開,使所有願意受到保護的人都可以在「天國」內生活。
耶穌清楚表明,進入天國所依靠的,並不是人的功勞,而是天主的恩賜。我們或許能做一整天的工或許只能做一個小時的工,其實不論多寡,這能力本身也是天主的召叫和恩賜;我們實在是沒有什麼功德好自誇的。天國的標準就是天主的仁愛,不是功利主義,也不是市場交易原則。然而,耶穌要求我們悔改,也要求我們因罪人悔改而與天主同樂。耶穌要求我們敞開心胸去接受天國的救恩,同時努力為自己開拓寬大的心胸,好能接受天主真的願意他人、每一個人都獲享天國的救恩;因為心胸寬大就是救恩的表現,心胸狹窄卻是悲哀的困擾。
最後,讓我們一同以聖保祿的話回應耶穌基督的教導,堅持相信基督真是我們完全的生命:「我或生或死,總要叫基督在我身上受頌揚」(斐一 20c )。阿們。
~ 張德福神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