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主日 不要為明天憂慮
甲年 常年期 第 8 主日
不要為明天憂慮
瑪六,24~34
在現世中活出信德
主內的兄弟姐妹:
耶穌在「山中聖訓」的第一部份(瑪五 1-48 )教導了我們,為完善地遵守天主的誡命,必須愛天主、愛己愛人和愛人如己。我們應當努力走向成全,同天主一樣成全。成全就是成聖;這「聖」已不再是「隔離」,而是「慈悲」(路六 36 ),意思就是用心投入生活,以貧窮的方式與窮人分甘共苦。耶穌更教導我們,天主是我們的父親,要我們勇於親近天主,不要害怕。
在這背景下,耶穌這主日開始教導我們具體投入生活的正確態度。既然天主是我們的父親,那麼天主自然會盡父親的責任,照顧我們的一切所需。天主絕對不會,也不能忘掉我們(讀經一:依四九 15 )。因此,只要我們依附和信賴天主,全心事奉天主,不做信德薄弱的人,那麼我們就不必為生命憂慮吃什麼、喝什麼、或穿什麼。耶穌舉出五個實證,給我們解釋為什麼不必憂慮:天空的飛鳥天父也養活,何況我們呢(瑪六 26 )?天主永遠生活(依四九 18 ),天主的子女難道能不永遠生活嗎( 27 節)?天主使野花盛開,使野草茂盛;野花野草天主尚且這樣裝飾打扮,何況我們呢?( 28-30 節)?天父原曉得我們的一切所需,天父自會照料( 31-33 節;參閱:創廿二 8 )。因此,不必憂慮,不必為明天憂慮( 34 節)!
我們的確聽到耶穌的教導,我們也接受耶穌的實證,但是我們真的就不必憂慮嗎?我們真的可以不必為明天做打算?天主真的會養活我們、照料我們?在現實世界中真的可以這樣生活?每天只靠外來的救濟生活?耶穌是在教導我們一套寄生經濟,要我們隨遇而安,聽天由命?難道這就是所謂:「樂天知命,故不憂?」
有些人的確不必為明天憂慮;天有好生之德,天生天養也的確是事實。但是,這不是福音的教導,也不是耶穌的教導。把一切交託在天主手中並不免除人負起照顧家計的責任和義務。倘若福音教導人懶散,教唆人失職,那麼福音就不再值得信任;它只是一套毫無意義的空洞神聖言論,就如教導正在窮困中過活的人貧窮的價值那樣,或者教導原本聽命的人服從。我們切不可把福音貶低到那個層度,不可斷章取義!耶穌明明說了:「我不是來召義人,而是來召罪人」(瑪九 13 )。真誠聽命守法和神貧的人已經是有福的了,耶穌是在勸導那些還不聽命和仍缺乏神貧的人也成為有福的。
在現代社會中生活,不管我們要還是不要,我們都得為將來做些計劃。這就是問題所在。我們常以憂慮未來可能的不足來計劃未來,追求未來。因此,我們想方設法囤積貯存,越積越多,貪得無厭,捨不得施捨一點來幫助困苦中的人,就如耶穌在比喻中提到的那位為自己厚積財產的富人一樣。這富人對自己的靈魂說:「靈魂哪!你存有大量的財物,足夠多年之用,你休息罷!吃喝宴樂罷!天主卻給他說:糊塗人哪!今夜就要索回你的靈魂,你所備置的,將歸誰呢?」(路十二 16-21 )。這是守財奴計劃未來的方式,既吝嗇又斤斤計較,自己的生活毫無喜樂,也使到周圍的人苦不堪言。這種人沒有給天主留下照顧的空間,一切都自恃己力,自作安排。他的生命容納不下天主,看不見天主的行動。這樣不對!
這就是福音中耶穌明確指出的:「沒有人能事奉兩個主人;你們不能事奉天主而又事奉錢財」(瑪六 24 )。在這情況下,人其實並不否認天主,他仍然宣認天主的偉大,但他卻不給天主留下空間,因為一切都已經自己安排妥當。在這情況下,信德無法成長,施展不了任何作為;太多的憂慮,尤其是對未來的憂慮佔據了人的心思,人的生活也因而變得空虛、毫無意義。
然而,有一種生活不但可以好好計劃未來,追求理想,同時又不被憂慮窒息。這種生活讓人活得充實和有意義;它教人相信每天都是繼續生活下去的契機,給人希望去歡迎生命中的每一天,努力過好每一天,受足一天的苦。這才是耶穌要教導我們的生活態度:「你們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苦足夠一天受的了」(瑪六 34 )。耶穌也這樣教導我們祈禱:「我們的天父,求祢今天賞給我們日用的食糧」(瑪六 11 )。
在這正確的生命意識下,耶穌勉勵我們先該尋求「天主的國和它的義德」(瑪六 33 )。這是真正的財富,心靈的財富,事奉天主的財富。當我們有了這真正的財富,我們就是自由的人;那時,其它的財富將協助我們事奉天主、歸向天主,而不是與天主對立。耶穌不是教導我們過苦行、棄世、厭世的生活,而是自由、寬闊、有救恩的生活,常常給天主留下空間。如此,我們的生命將是整合的,生活將是真誠的,而不是分裂的,虛偽的:信仰生活是一套,經濟生活又是另一套;人前是一套,私下又是另一套。讓我們祈求聖神賜給我們有活力的信德的恩寵,幫助我們真心和專心地事奉天主,在喜樂和自由中活出生命的每一天。阿們。
~張德福神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