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主日 派遣我傳報喜訊
丙年 常年期 第 3 主日
派遣我傳報喜訊
路一,1~4,四,14~21
上主的救恩今天應驗了
主內的兄弟姐妹:
誦讀聖經和解釋聖經是教會自古以來的優良傳統,這主日禮儀的第一篇讀經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厄斯德拉讀了一段天主的法律書,就作翻譯和解釋,如此民眾可以明白所誦讀的」(厄下八 8 )。誦讀聖經由眼睛開始,藉著口舌發出聲音,透過耳朵,進到內心中;所以誦讀聖經不可缺少聆聽聖言,而且必須用心聆聽。解釋聖經則從內心出發,藉著聖神的感動,透過領悟,體現到生活中;所以解釋聖經始終以信德為前提,而且必須是有所作為的信德。缺乏用心聆聽的誦讀只是空洞的聲音,缺乏信德的解釋也只是空洞的話語,對誰都沒有好處,也不能給予人力量。
厄斯德拉誦讀和講解的《法律書》並非只是一部法典,或者只是條規戒律,而是叫人生活的教訓。實際上,以色列人就是透過這種讀經和解經傳統才得以成為一個子民,一個特屬天主的子民(參閱:申七 6 );他們以上主的喜樂作為他們的力量,因上主的喜樂而喜樂(讀經一:厄下八 10 )。在這主日禮儀所選讀的《路加福音》中,耶穌就是按照這個傳統,在安息日進入會堂,並站起來誦讀聖經;之後,祂向眾人解釋說:「這段聖經,今天應驗了」(路四 21 )。眾人聽了,明白耶穌要履行上主恩慈的使命,所以「都稱讚祂」;但他們也明白耶穌證實自己是受傅者默西亞,所以「都很驚奇」(路四 22 )。耶穌宣布上主給祂傅了油,意思是確定了祂的身份,派遣祂去傳報喜訊給所有需要獲得喜訊的人(貧窮人)。祂要完成三項最主要的使命:一、讓人能重歸上主那裡(釋放被世俗奴役的「俘虜」);二、讓人能看見上主的臨在(不再對上主盲目) ;三、讓人能有救恩,也就是心胸寬闊(不再被自己的短見壓迫)(參閱:路四 17-21 :依六一 1-2 )。
主日福音除了選讀關於耶穌的宣講使命外,還加上了《路加福音》的序言,要我們從一開始就對我們已經學到的教會要理持有很穩固的立足點。《路加福音》的這段序言用非常工整而文雅的希臘文寫成,整篇序言只是一個複合句,但它包含了許多從句和過去分詞。在中文翻譯上很難依照原文的順序一節一節地處理,所以大多譯文,包括《思高本》,都決定把最前面的三個小節拆開來,重組語法和語句來翻譯(路一 1-3 )。
這篇序言註明寫給「德敖斐羅」。他可以是一個人,可能是一位羅馬的高官,或者是個有權勢地位的人。然而,我們對這個權貴人士卻一無所知、一無所聞,因此我們也可以直接意譯他的名字。「德敖斐羅」( Theophilos )按照希臘文的字意是「天主的朋友」、「天主所喜愛的人」、或者是「愛好天主事務的人」。如此一來,《路加福音》實在並不只是為了一個人而寫的,而是為了所有天主的朋友、所有天主所喜愛的人,也為所有愛好天主事務的人而寫的。這個觀點非常相稱於聖史路加寫作的對象,也就是普世的人、「萬邦的人」(路廿四 47 )。
聖史路加仔細訪查了一切之後,按著次第編寫關於耶穌基督的事蹟,為的是激發我們的信德。這事蹟的根據來自那些「親眼見過」和「為真道服役」的人。在希臘原文,他們是「因親眼看見而成為服役真道的人」(路一 2 );他們是同一組人,而不是兩組不同的人。對聖史路加而言,單單看見並不足以成為見證人,只有那些看見了而又相信天主在耶穌身上確切實踐了祂的許諾的人,才能成為聖言的服役者或宣講者(參閱:路二 25-35 ;路廿四)。雖然關於耶穌基督的事蹟有根有據,但它並不是純粹的歷史事件,而是「在我們中間所完成的」以及「那些自始親眼見過,並為真道服役的人所傳給我們的記述」;換句話說,它是關於信德的可靠解釋。
「在我們中間」的「我們」可能是指聖史路加當時的初期信仰團體,因為聖史路加寫作的時間距離福音事蹟所發生的時間已有一段間隔,但或許也是由於宣講的緣故使得他們感覺身歷其境,就好像耶穌的事蹟仍然正在他們中間發生似的。所以,「我們」在此指的更是那些深刻地受到這「事蹟」影響的人,那些圍繞著這「事蹟」而生活的信仰團體。因此,「我們」也包括我們現在閱讀福音的人,現在相信福音的人。
聖史路加清楚說明,他寫作的目的是為了堅固我們的信德,使我們「認清所學到的要理,鞏固可信」(路一 4 ),也就是為使我們更加確定,我們在教會中所接受了的信仰是鞏固可靠的、有根據的、合理的、值得相信的天主救恩訊息。聖史路加邀請我們以有所作為的信德來回應他的宣講,因為天主救恩的訊息已經據實地臨在我們中間,而且真正地成了我們的救恩。
我們的救恩是共同的救恩,促使我們共建眾人和諧與和平的生活,而不是個人的豐功偉績,自持高人一等。這救恩讓我們超越自然的界限,例如民族或社會的差異,「不論是猶太人,或是希臘人,或是為奴的,或是自主的,都成為一個身體」(讀經一:格前十二 13 )。保祿認識這來自基督的救恩,明白人的身體是人與天主、與他人、與世界連繫的核心場所;而教會則是基督的肖像,反映出基督自己的身體。基督藉著聖神將我們眾人的身體轉變成合一的教會,所以保祿肯定地說:「你們便是基督的身體,各自都是肢體」(格前十二 27 ),並且他還呼籲我們每個人都按照各自的天賦和能力參與基督的使命。
在參與基督的使命上,每個人所肩負的職務雖然不同,但並沒有高低、尊卑之分,只有相輔相成的作用;因為它們都是同一聖神的恩惠,都是為了建設教會——基督的身體。基督的身體總不該分裂,卻應該彼此照顧,一同受苦,也一同喜樂。讓我們以有所作為的信德恰當地回應基督的救恩,跟隨耶穌基督,一起向萬邦宣布上主的恩慈,同聲說:「你們剛才聽到的這段聖經,今天應驗了!」(路四 21 )。阿們。
~ 張德福神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