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
教會
福音
教理
教聞
教區
聖堂
教友
月曆
相簿
影音
捐款
登入
登入
帳號
密碼
登入
:::
天 主 教 教 理
信仰的寶庫 宗座憲令
所有書籍
「人類團體」目錄
MarkDown
3-2-1 參與社會生活
3-2-2 實行社會正義
3-2-2 實行社會正義
人類團體 ==== ###
一、基督徒可以作極端的個人主義者嗎?
**
不行,基督徒絕不可能是極端的個人主義者,因為人受造的本質就是團體性的。﹝天主教教理1877-1880,1890-1891﹞
**
每一個人都有一個父親、一個母親;都受他人的各種幫助,也有義務幫助他人,並為眾人的益處,發揮自己的天賦。再說人是天主的「肖像」,就某些層面而言,人反映出天主,而天主的內在不是「單一」,卻是「三位」(由此才有生命、有愛、有對話、有交流)。最後,愛是所有基督徒的中心誡命;透過愛,我們深刻地彼此相屬,從根本上互相依賴。在福音中,耶穌再三的囑咐我們:「你應當愛近人如你自己。」(瑪廿二39)
###
二、社會和個人,哪一個比較重要?
**
在天主眼中,每個個體首先是因他身為「人」而重要,然後才念及他是一個社會性的個體。﹝天主教教理1881,1892﹞
**
社會永遠不可能比個人重要。人絕不該成為達成某種社會目的的手段。不過,像國家、家庭這種社會組織,是個人所需要的;它們也符合人的本質。
###
三、人要如何才能融入社會,又能保有自由的自我發展?
**
若能遵循「上下輔助原則」(principle of subsidiarity),個人就能在社會自由地發展。﹝天主教教理1883-1885,1894﹞
**
輔助性原則是天主教社會訓導建立的原則之一,其內容是:較高的權威不應該剝奪個人主動努力而能達到的成就。較大較高的社會組織也不可越俎代庖,取代次級組織的權責。相反地,只有個人或較小的組織發現他們無法勝任時,它才該以輔助性(提供援助)的角色介入。
###
四、社會是根據哪些原則而建立?
**
每一個社會都是建立在一個具等級性的價值系統上,這些價值透過愛與正義而實現。﹝天主教教理1886-1889,1895-1896﹞
**
社會要持發展,有賴於對價值清楚的定位,這些價值須反映出正義的人際秩序及積極的正義實踐。因此,人絕不能被當作達成某種社會行動目的的手段。每一個社會都需要從不義的結構中持續悔改(皈依)。最終還是要藉著愛,這最大的社會誡命,來達到裡想。愛尊重他人。愛要求正義。在不公正的情況中,愛使皈依成為可能。
###
五、社會中的權威有何基礎?
**
每一個社會都依靠一個合法的權威,以確保社會井然有序、具向心力、運作良好,並促進其發展。因為人受天主創造的本質,並願意受合法的權威管理統治。﹝天主教教理1897-1902,1918-1919,1922﹞
**
當然,社會中的權威絕不該來自於獨裁的權力奪取,而應當在法律之下取得正當性。由誰來統治,採用何種形式的政體,則應交付公民的自由意志來決定。教會並不支持特定形式的政體,只強調不論何種政體,絶不能與公益相違背。
###
六、何種情況下能正當地行使權威?
**
權威為公益服務,並採用正義的方法來達成該目的時,它的行動就是正當的。﹝天主教教理1903-1904,1921﹞
**
生活在一個國家中的人民,有權利生活在一個「法治國家」之下,即具有一個能約束所有人的規章的政府。但人沒有義務遵守獨斷和不正義的法律,或是相反自然道德律的法令。此時人有權利,甚至在某些情況下還負有責任,加以抗拒。
- - - - - - #### **
詞語定義
** - **天主教社會訓導/社會原則**(CATHOLIC SOCIAL TEACHING/SOCIAL PRINCIPLES)指教會對社會生活中的各種安排,以及關於個人實現和社會正義的教導。其中四個主要的原則是: 1. 人格尊嚴(personhood) 2. 公 益(thec common good) 3. 團結互助(solidarity) 4. 上下輔助(subsidiarity) - - - - - - #### **
佳言摘錄
** - 「人在此世的天國,所能擁有最棒的禮物,就是和他共同生活的人們相處愉快。」-真福艾智德(Bl Egidio of Assisi,1262,聖方濟同伴之一) - 「如果你不怕只有你墮入地獄,又憑什麼以為只有你會復活起來呢?你想想,兩人同行比單獨一人,要成就的是更大的事。」-聖十字若望(1542-1591) - 「我們每一個,都是因天主的一個念頭而生。我們每一個,都是祂所願意的,祂所愛的,都是一定要存在的。」-教宗本篤十六世就職演說 - 「今日的正義,是昨日的愛德;今日的愛德,是明日的正義。」-真福艾蒂安米歇。吉列(Bl. Etienne-Michel Gillet,1758-1792,殉道司鐸) - 「教會看重民主政體,因為它確保公民能夠參與政治抉擇,使被管理者有機會選出自己的管理者,要求他對選民負責,並能在適當時機和平地作出替換。」-教宗若望保祿二世(1920-2005),《百年》通諭 - 「沒有哪個社會,沒有終極性的權威。」-亞里斯多德(西元前382-322) - 「一切科學和藝術的目的都是善,尤以眾學科之首-政治科學為然,它的善就是「正義」,或者可說是「公眾的利益」。-亞里斯多德(西元前382-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