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回應天主,就是要相信祂。﹝天主教教理142-149﹞
想要相信,就必須有一顆準備好聆聽的心(參見列上三9)。天主透過許多方式來和我們接觸。每次與人相遇、每次體驗大自然、每件看似偶然的事、每一場挑戰、每個痛苦,背後都隱藏了天主給我們的訊息。在祂的聖言中,在良心的聲音中,祂對我們的發言尤其清晰。就如同朋友一般與我們說話。因此,我們也該如同朋友般地回應,相信祂,完全信賴祂,學習更加了解祂,毫無保留地接納祂的旨意。
信仰是知識,也是信賴。它有七項特徵:﹝天主教教理153-165,179-180,183-184﹞
許多人說光去相信是不夠的,他們還想要「了解」。「相信」一詞,其實有兩種完全不同的意涵。倘使一個傘兵在機場問辦事的人說:「這個降落傘牢靠嗎?」而那個人隨口答道:「嗯,我相信是吧。」那麼對那個傘兵來說還不夠;他會想要確定這真的沒問題。但如果他是問一個幫他準備降落傘的朋友,而這個朋友回答同一個問題時會說:「是的,這是我親自弄好的。你可以信賴我!」這時那個傘兵就會說:「嗯,我相信你。」這份「相信」就不只是「知道」,而是一種「確信」(assurance)。就是那份信心,推動亞巴郎走向許諾之地;就是那樣的信仰,使殉道者至死仍堅定不移;就是那樣的信仰,支持著今日遭受迫害的基督徒。也就是一個使人投入全部身心的信仰。
一個有信仰的人會尋求個人與天主的合一,隨時準備相信天主在一切事當中,表示(啟示)祂是誰的訊息。﹝天主教教理150-152﹞
信仰的開始,往往是一種情感上的煩亂或不安。人會感到這有形的世界、日常的事態,並不是全部的真相。他會覺得自己受到某種奧祕感動,去跟隨某些指出天主存在的跡象,而逐漸有信心和天主說話,最後與祂在自由中合而為一。
《若望福音》說:「從來沒有人見過天主,只有那在父懷裡的獨生者,身為天主的,祂給我們詳述了」(若一18)。這就是為什麼,如果我們想知道天主要告訴我們的一切,我們必須相信-天主子耶穌。因此,「相信」意味著接受耶穌,將自己全部生命押注在祂身上。
信仰與科學之間並沒有難以解決的衝突,因為真理不是兩個,而是一個。﹝天主教教理159﹞
並不是一個「信仰」的真理和一個「科學」的真理在相互較勁。真理只有一個,信仰和科學都指向這真理。天主給了人理性,憑著它我們得以認出世界基於理性的架惰。同樣,天主也給了人信仰。這就是為什麼基督信仰要求且推動(自然)科學。有了信仰,我們才能認識不明顯並超乎理性卻又同樣真實的事物。信仰提醒科學應為受造服務,而非自行取代神的地位。科學應當尊重,而非損害人性的尊嚴。
就如同人不能單獨生活一樣,沒有人能夠單憑自己相信,信仰也不只是一個人的信仰。我們從教會那裡得到信仰,並且與和我們分享這信仰的人一起活出信仰。﹝天主教教理166-169,181﹞
信仰是一個人最私密的事,但它並不只屬於私人領域。所有渴望信仰的人都應該能說出「我」和「我們」,因為不能與他人分享和溝通的信仰,是不合理的。每一個信友都自由地同意了教會的「我們信」。從教會中,信友接受了信仰。這就是那世世代代,將信仰傳下來,直至你我的教會,保護信仰免於曲解,使信仰之光得以不斷照耀的教會。
因此,「相信」就是共享一個信念。他人的信仰給我們支持,正如我信仰的熱忱也點燃、增強他人的信仰。教會強調信仰是「我」,也是「我們」,這透過禮儀中的兩種信經可以看出來:〈宗徒信經)(Apostles’ Creed)是以「我信」(Credo)為開頭的信經,而偉大的〈尼西亞-君士坦丁堡信經)(Creed of Nicaea-Constantinople),在原始條文中是以「我們信」(Credimus)作為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