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 主 教 教 理

信仰的寶庫 宗座憲令

1-7-3 我信祂在比拉多執政時蒙難 被釘在十字架上 死而安葬

一、為什麼耶穌在山上顯聖容(transfiguration)?

  天主父願意在耶穌的人世生命當中,也顯示出祂聖子的神聖光容。基督顯聖容,是為了幫助門徒們之後能理解祂的死亡與復活。﹝天主教教理554-556,568﹞

  有三部福音記載了耶穌在山頂上,在祂的門徒眼前,開始發光(transfigured改變形貌)。有天主的聲音稱耶穌為祂的「愛子」,是門徒們應當聽從的。伯鐸想要「搭三個帳棚」,停留在那一刻。但耶穌將要走向受難。光榮的異象為的只是堅定祂的門徒。

二、耶穌進入耶路撒冷時,知道祂將要死去嗎?

  是的。在耶穌清醒地、自願地(路9:51)進入祂的受難與復活之前,祂曾三次預言祂的苦難和死亡。﹝天主教教理557-560,569-570﹞

三、為什麼耶穌選了猶太慶典逾越節,作為祂死亡與復活的時刻呢?

  耶穌選了祂的民族,以色列的逾越慶節,來象徵透過祂的死亡與復活,將要發生的一切。正如以色列人民從埃及的奴役中受釋放,基督也要將我們從罪與死亡勢力的奴役中釋放。﹝天主教教理571-573﹞

  逾越節是紀念以色列從埃及的奴役中解放的慶節。耶穌進入耶路撒冷是為了使我們得到更深的自由。祂與祂的門徒一同慶祝逾越節。在節慶中,祂自己成了羔羊祭:「因為我們的逾越節羔羊基督,已被祭殺作了犠牲」(格前5:7),為了一次而永遠地帶來天人之間完全的和好。

四、為何像耶穌這樣的和平之子,會在十字架上受罰至死?

  耶穌給祂同時代的人,留下這關鍵性的問題:祂若不是有天主的權威而行事,就是個騙子、瀆神者、破壞律法的人,該被追究責任。﹝天主教教理574-576﹞
  從許多角度來看,耶穌對祂當時的傳統猶太宗教,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祂赦免罪過,但只有天主才能如此做;祂的行動看似否認了安息日的律法;祂有褻瀆天主之嫌,並且讓自己陷入被控為假先知的罪名。這一切都是足以在猶太律法中被判處死刑的重罪。

五、猶太人要為耶穌的死負責嗎?

  沒有人能把耶穌之死歸咎於猶太人全體。相反的,教會明認所有的罪人都要負起耶穌之死的罪責。﹝天主教教理597-598﹞

  年老的先知西默盎預見了耶穌將成為「反對的記號」(路2:34)。事實也正是如此,猶太權威堅決反對耶穌,但法利塞人裡面,也有祕密跟隨耶穌的人,像是尼苛德摩和阿黎瑪特雅人若瑟。羅馬當局和猶太當局當中,參與耶穌受審的那些人(蓋法、猶達斯、公議會、黑落德、般雀比拉多),只有天主知道他們每人應當負起的罪責。認為當時或今天的所有猶太人該為耶穌之死負責,是不理性的想法,也不是聖經的說法。

六、是天主要祂獨生子面對死亡嗎?

  耶穌痛苦的死亡並非外在因素所造成的悲劇。耶穌「照天主已定的計畫和預知的,被交付了」(宗2:23)。在天之父「曾使那不認識罪的,替我們成了罪」(格後5:21),為使我們這些罪惡與死亡之子得以重獲生命。天父要求祂聖子的犠牲有多麼大,基督的服從就有多麼深:「我可說什麼呢?我說:『父啊!救我脫離這時辰吧?』但正是為此,我才到了這時辰。」(若12:27)。這兩方面都顯示了天主對人類的愛,在十字架上發揮到極致。﹝天主教教理599-609,620﹞

  為了拯救我們脫離死亡,天主開始一項艱巨的任務:祂將「永生的良藥」(安提約基雅的聖依納爵),祂的聖子耶穌基督投入這有死的世界。聖父與聖子在這項任務中密不可分,出於對人的愛情,祂們心甘情願盡最大的可能完成這一切。天主願意作出這樣的交換,好永遠地拯救我們。祂要給我們永生,好讓我們能體驗祂的喜樂。祂要經歷我們的死亡、絶望、被遺棄,在一切事上與我們同甘共苦,好能愛我們到底,甚至超越極限。基督的死亡是父的旨意,但不是祂最終的話語。因為基督為我們而死,我們可以把我們的死亡換取祂的生命。

七、最後晚餐時發生了什麼事?

  耶穌在祂死前的晚上,為宗徒們洗腳;祂建立了「聖體聖事」,也建立了新約的司祭職。﹝天主教教理610-611﹞

  耶穌以三種方式表達祂圓滿的愛情:

  1. 祂為門徒們洗腳,顯示祂是我們當中服侍人的那一位(路22:27)。
  2. 祂藉著祝福餅酒禮品的話語,象徵性地預表祂為救贖所受的苦難:「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而捨棄的,你們應行此禮,為紀念我。晚餐以後,耶穌同樣拿起杯來,說:『這杯是用我為你們流出的血而立的新約』(路22:19)」。祂以此建立了「聖體聖事」。
  3. 當耶穌命令宗徒,「你們應這樣行,為紀念我時(格前11:24),就確立了宗徒們作新約的司祭。」

八、在橄欖山上,耶穌死前那一晚,耶穌真的感到面對死亡的恐懼嗎?

  既然耶穌是個真正的人,在橄欖山上,祂的確經驗了面對死亡的恐懼。﹝天主教教理612﹞

  耶穌以我們每人都具有的人性勇氣,必須面對內在的掙扎,好能答應天父的旨意,獻出自己的生命,來換得世界重獲生命。在那受眾人甚至朋友遺棄,最為黑暗的時刻,耶穌克服了內心掙扎,回答了「是」。「我父!如果這杯不能離去,非要我喝不可,就成全祢的意願吧!」(瑪26:42)

九、為何耶穌必需在十字架上救贖所有人?

  無罪的耶穌所受的、殘酷的十字架,代表最深的遺棄與沉淪。基督,我們的救贖者,選擇上十字架,是為背起世界的罪,並承受這世界也受的苦,正是如此,祂以祂完美的愛,將世界帶回父家。﹝天主教教理613-617,622-623﹞

  沒有什麼比天主讓自己在聖子的位格之內,為我們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更能有力地顯示祂的愛。在古代,十字架苦刑是最羞辱、最可怕的刑罰。如果是羅馬公民,不管犯了什麼法,都不能用此刑罰。如此說,天主進入人類苦難深淵的最深處。從那時起,再沒有人能說:「天主不知道我所受的苦。」

十、為什麼我們也應該受生活中的痛苦,好「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來跟隨耶穌?

  基督徒不該尋求受苦,但是,當他們面對無法避免的痛苦時,若夠將自己的受苦與基督的苦難相連,就能明白痛苦之於他們的意義:「基督也為你們受了苦,給你們留下了榜樣,叫你們追隨祂的足跡」(伯前2:21)。﹝天主教教理618﹞

  耶穌說:「誰若願意跟隨我,該棄絶自己,背著自己的十字架,跟隨我」(谷8:34)。基督徒當然有責任減少這世界的苦難。但是,痛苦總是存在。在信德中,我們可接受自身的痛苦,並分擔他人的苦。這樣,人類的痛苦就與基督救贖的愛相結合,也就是與改善世界的神聖力量相結合。

十一、耶穌真的死過嗎?或只是經歷了死亡,沒有真的死去?

  耶穌的確死在十字架上,祂的身體也被埋葬。所有的記載都證實了這一點。﹝天主教教理627﹞

  《若望福音》19章33節以下的經文,士兵們明確地證實了祂的死亡:他們用矛刺穿耶穌屍身的肋旁,有血和水流出。再者,經文提到和耶穌同時被釘的人腿被打斷,這是為了加速他們的死亡。但是不需要對耶穌這麼做,因為祂已經死了。


詞語定義

  • 基督受難(PASSION,出自拉丁文passio=病苦、受難)指基督受苦難的這一事件。

佳言摘錄

  • 「當一個人有恩寵,能強烈地體驗到天主時,就有了類似當初門徒在耶穌顯聖容時的體驗,在那一瞬間預嘗了未來在天堂的幸福滋味。這些經驗通常都是短暫的,是天主有時所特許的,特別是在艱苦的試煉之前。」-教宗本篤十六世 2006年3月12日
  • 「這人若非曾經是、並且仍是,天主之子;那麼祂就是一個瘋子,或是更糟的東西。你可以當祂是個傻子,要祂閉嘴;你可以唾棄祂,當祂是人人得而誅之的魔鬼;或者,你可以跪在祂腳前,稱祂為主、天主。但千萬別說些自以為是的廢話,說祂是一位偉大的導師,但只是一個人。祂可沒給我們這個選擇。」-魯益師(1898-1963),《反璞歸真》(Mere Christianity)
  • 「到了時候,耶穌就入席,宗徒也同祂一起。耶穌對他們說:『我渴望而又渴望,在我受難以前,同你們吃這次逾越節晚餐。我告訴你們,非等到它在天主的國裡成全了,我絕不再吃它。』」-路廿二14~16
  • 「即便魔鬼沒有將祂(耶穌)釘上十字架,但是你,連同他們已經將祂釘死,並且,在罪與惡行中得意洋洋的你,仍然在釘死祂。」-亞細西聖方濟(1182-1226)
  • 「除了十字架,沒有別的梯子能讓我們攀上天國。」-利馬的聖羅撒(St. Rose of Lima,1586-1617,祕魯主保,美洲大陸第一位封聖者)
  • 「不是死亡取悅了祂(天主聖父),而是自由地選擇了死亡的那位,祂的意志取悅了祂。就是透過死亡而消滅了死亡、帶來救恩、使一切重返純真,並且克勝一切權勢者,甚至奪去死亡,讓人重享天國,使天地萬物重歸和平,合而為一的那位。」-聖伯爾納鐸(1090-1153)
  • 「就某方面來看,我們可以說,最後晚餐本身就是教會基礎之所立,因為祂給出了自己,並以此建立了一個新的團體,一個與祂自身共融合一的團體。」-教宗本篤十六世 2006年3月15日
  • 「天主在十字架上伸出雙手,好能擁抱世界,直至最遠的角落。」耶路撒冷的聖啟祿(St. Cyril of Jerusalem,313-386,教父之一)
  • 「當我們凝視十字架,便會了解祂愛的偉大。當我們凝視馬槽,便會了解祂愛的溫柔,為你、為我、為你的家庭和每一個家庭。」-真福德蕾莎修女(1910-1997)
  • 「天主給出自己,好能救拔人類,為此祂相反自身到了極處,甚至死在十字架上。這是最極端的愛。」-教宗本篤十六世《天主是愛》通諭
  • 「當基督藉受苦帶來救贖時,祂也提升人類的痛苦到救贖的層面。為此,每個人在他的痛苦中。也可以成為分享基督痛苦所救贖的人。」教宗若望保祿二世(1920-2005),《論得救恩的痛苦》牧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