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證道分享 教區中心 - 教宗方濟各 | 2021-05-27 | 點閱數: 1425

教宗公開接見:天主聆聽謙卑和忍耐之心的祈禱

教宗方濟各在公開接見的要理講授中,談論了因沒有得到天主的應允就拒絕祈禱的誘惑。教宗提到,在《福音》中也有許多呼求在隨後的時間才得到垂聽。“惡是倒數第二天的主宰”,因為最後一天“屬於天主”。


(梵蒂岡新聞網)如果天主是我們的父親,”為何不聆聽“一個母親為生病的兒子,或許多人“為停止戰爭”的祈求?教宗方濟各 5 月 26 日在聖達瑪索庭院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從這個問題開始,繼續展開以祈禱為題的要理講授。教宗這一次論述了抗拒祈禱的誘惑:我們祈求,卻沒有得到聆聽。

對於這個問題,教宗從《天主經》尋找答案。他說,耶穌教我們祈求的是,“不要按照我們的計劃,卻要承行祂對世界的旨意”。在《福音》的記載中,耶穌有時對別人的祈求“沒有即刻”作出回答,而是“延後”。即使有些祈求的動機是崇高的,卻也沒有得到垂允,這讓我們感到憤怒。

為此,教宗援引《天主教教理》指出:“有人以為他們的祈求未蒙垂允,就停止祈禱”( 2734 號)。我們會詢問,既然天主保證“將好的賜予求祂的子女”(參閲:瑪七 11 ),“為何不答應我們的請求呢?”然而,《天主教教理》“也告誡我們沒有活出信德的真正經驗,卻把與天主的關係轉變成要求行一些奇事的危險”。

“事實上,我們在祈禱時能陷入這樣的危險,即不是我們在服事天主,而是要求天主來服事我們。於是我們的祈禱總是在提出請求,希望依照我們的打算來引導事件,除了我們的願望,不接納其它的計劃。”

耶穌教我們誦念“我們的天父”,這是一篇“只有祈求的禱文,但頭幾句都是站在天主這一邊”。教宗說,最好讓天主施展作為,因此我們誦念:“願祢的旨意奉行在人間。”此外,保祿宗徒在致《羅馬人書》中也提醒我們,“我們不知道我們如何祈求才對” (八 26 )。

教宗指出:“我們在祈禱時必須謙卑,讓我們的言語確實是在祈禱,而不是空談。我們在祈禱中也會為錯誤的動機祈求,例如為在戰爭中能擊潰敵人,卻不問自己天主對這場戰爭有什麽看法。”

的確,在那些寫著“天主與我們同在”的標語中,“很少有人關心看看自己是否確實與天主同在”。教宗强調,“在祈禱中,是天主在改變我們,而非我們該當轉變天主”。可是,“當人們誠心祈禱,請求的益處也與天國相符合,為什麽有時天主似乎沒有聆聽?這令人感到憤怒”。

對這個問題,教宗邀請衆人心平氣和地默想《福音》,裡面“充滿了祈禱”。“許多身心受傷的人請求耶穌治好他們;有的為不能行走的朋友祈求,也有將患病的子女帶到祂跟前的父親和母親……。這些祈求都滿是痛苦。萬衆在齊聲呼求:求祢可憐我們吧!”

教宗表明,“有時,耶穌的回應是即刻的,在其它的情況中卻延後”。那個客納罕婦人“為女兒呼求耶穌”,堅持不懈地要求“得到垂允”(參閲:谷十五 21-28 );對那個被四位朋友帶來的癱子,“耶穌先是寬恕了他的罪,然後才治好他身體上的疾病”(同上:二 1-12 )。

因此,“在有些情況中,消除悲慘的處境並非立刻就會實現”,《馬爾谷福音》中雅依洛的女兒痊癒的事跡就是典型的實例。這位父親為自己將死的女兒請求耶穌的幫助,“耶穌立即答應了,但在衆人走向他家的途中,又發生了另一件獲痊癒的事,接著,傳來消息說那個女孩死了。似乎一切都完結了,耶穌卻向那個父親說:‘不要怕,祇管信!’”(參閲:五 21-33 )。

教宗指出:“要不斷地有信德:是信德在支持祈禱。的確,耶穌隨後把那個女孩從死亡的睡夢中喚醒了。但在一段時間裡,雅依洛必須憑著僅有的信德火焰在黑暗中行走。”

教宗最後總結道:“耶穌在革責瑪尼山園向天父的祈禱似乎也未得到垂聽,聖子必須把這杯苦爵一直喝完。但聖週六不是最後的結局,因為第三天將有復活:惡是倒數第二天,卻不是最後一天的主宰。因為那一天只屬於天主,那是人類對救恩的所有渴望都將實現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