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濟各在加拿大埃德蒙頓聖心堂與原住民等堂區信友相聚。教宗指出,面對教會成員在加拿大寄宿學校體系中的角色所造成的痛苦,修和是基督賜予的前行之恩。
(梵蒂岡新聞網)「這是一條向前邁進的道路:我們要一同注視基督,去愛那為我們而被出賣和被釘十字架的基督;要注視基督,祂在許多寄宿學校的學生內被釘十字架。」教宗方濟各 7 月 25 日在加拿大唯一的原住民堂區聖心堂向信眾如此表示。此前,教宗為了教會成員在管理寄宿學校中的角色公開道歉。
面對聖心堂的堂區信眾,教宗表示他很高興有機會「以朋友和朝聖者的身份」踏上他們的土地。教宗這次在加拿大的牧靈訪問是他渴望支持治癒進程的具體記號。埃德蒙頓教區的原住民聖心堂不僅接納第一民族、梅蒂人和因紐特人團體,也向其它國家來的移民開放。教宗讚許該堂區為教會樹立了優良榜樣,讓人看到教會該如何成為「眾人的家,一個人人都會感到接納的家,不分他的過往經驗和個人經歷」。
接著,教宗解釋了他將本次加拿大之行稱為「懺悔的朝聖之旅」的原因。教宗說:「我一想到天主教徒在同化政策和拔除根基方面的推波助瀾,就感到痛苦。這情況導致自卑感,奪走團體和個人在文化和精神層面的身份認同,斬斷他們的根基,助長偏見和歧視態度。這也以教育體系的名義來實行,而且當初人們以為那是基督信仰教育。」教宗強調,教育該當以尊重為基礎,絕對不可強加既定的模式。相反地,教育應當是個「一起發現生命奧妙」的旅途。
關於和解、修和的主題,教宗指出,基督帶來的修和方式遠超過事物的表面。「耶穌在十字架上、在『生命樹』上,使我們彼此修和」。以前的基督徒喜歡稱十字架為生命樹。教宗闡明,十字架這顆生命樹連接天地、擁抱萬物,即使是看似「意想不到、不可寬恕」的情況下也不例外。原住民為這些核心要點提供了「強而有力的世界觀」。這座原住民的聖心堂恰恰運用了這些象徵符號,並賦予了基督學意義。「耶穌通過祂十字架的四端,擁抱了四個核心要點,使天涯海角的萬民團結在一起;祂為一切帶來治癒及和平」(參閱:弗二 14 )。
許多原住民和家庭因加拿大的寄宿學校問題而飽受痛苦。教宗表明,那些本該做出基督徒生活榜樣的人,給他們造成了極大的痛苦。教宗深知,對於這些受苦者來說,任何和解、修和的願景都是艱難挑戰。「任何事都無法抹去那段尊嚴受侵犯、遭罪受苦和信任遭到背叛的經歷,也不能消除我們信徒心中的羞愧。但是我們需要重新出發,而耶穌給我們的不是好話和善意,卻是十字架:那份使人跌倒的愛,讓祂的手腳被鐵釘貫穿、祂的頭戴上荊棘冠冕」。
教宗指出,向前邁進的道路,是一同注視基督,擁抱基督的修和之恩。那是「從耶穌聖心綻放光芒的和平,是必須尋求的恩寵」。「如果我們想要彼此修和,與自己和好,與過去和好,與忍受的錯事及受傷的記憶和好,與人的慰藉無法治癒的創傷經驗和好,那麼我們就必須舉目仰望那被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和平必須從祂十字架的祭台那裡獲得」。
教會是「修和的活奧體」,因為她是基督與我們和好的唯一奧體。教宗表示,教會將子民引向基督時,絕不可通過勸說悔改的方式來強加於人。相反地,在宣講耶穌時,必須用「耶穌渴望的方式來宣講」,即:「自由與仁愛」。教會必須是個慷慨接納的地方,由聖神來醫治那些受傷的記憶。在地方層級的實踐方法是祈禱,以及彼此分享生活。
在這個原住民堂區,教宗也提到帳幕的圖像。這座聖堂的祭台上有四根木柱,象徵原住民傳統的帳幕。教宗指出,這令人想起以色列子民在曠野的四十年期間,天主居住在會幕裡(參閱:出卅三 7 )。「帳幕提醒我們,天主在我們的旅途中陪伴我們,祂喜愛與我們相會」。天主是與子民同在的天主,「祂在基督內教導我們憐憫與慈愛的語言」。
教宗最後祈求天主「牽著我們的手,即使要走過歷史的曠野也不例外」。求主「在和解的道路上繼續引領我們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