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音報導 教區中心 - 教宗 良十四世 | 2025-07-08 | 點閱數: 127

教宗良祝聖的四位新司鐸的見證

32 位來自世界各地的執事於 6 月 27 日在聖伯多祿大殿被祝聖為司鐸,教宗良十四世親自為他們主禮。祝聖禮舉行前,他們中的四位透過梵蒂岡媒體講述了他們的故事。


(梵蒂岡新聞網)一位是在加勒比海小國履行傳教使命的迦納人。另一位是烏克蘭家庭八個孩子中的老二。還有一位則是來自巴西利亞附近衛星城年齡不到 30 歲的巴西人。從意大利巴里城的街頭到巴布亞新幾內亞的海岸,一幅不同年齡、面容和經歷的鑲嵌畫於 6 月 27 日星期五在聖伯多祿大殿編織在一起。他們與其他執事共 32 人在禧年司鐸慶典之際由教宗良十四世祝聖為司鐸。

“恩寵”和“感激”是這些年輕人情感中最常出現的字眼,他們經過多年的分辨,正在實現天主為他們安排的人生計劃。在懷疑、改變和祈禱中,幾位新司鐸在祝聖禮舉行前與梵蒂岡媒體分享了他們的故事。

來自加納的布萊茲的歷程

“天主的恩寵不分國界,因為我來自加納,在加勒比海服務,而現在我將在羅馬被祝聖。教會確實是普世性的,希望漫遊遠方”。 33 歲的布萊茲·奧福·曼科瓦( Blaise Ofoe Mankwa )興奮地談到他被祝聖為司鐸的事,他將成為金斯敦教區的司鐸,這是在加勒比海小島國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的唯一教區。

布萊茲在加納首都阿克拉的郊區出生, 2023 年被派到加勒比海的島國,以聖言會傳教士的身分在這個以新教徒為主要居民的島上工作。他在那裡結束使命後,繼續在金斯敦教區接受修生培育的進程。他講述說:“在修道院時,我聽到內心有一個更深層的聲音,指引我走向一條我自己有時也不明白的道路。有些時候我想放棄,但天主一直在我身邊。最終這是一段恩寵的旅程。我在加納接受培育,也在肯亞讀了神學,現在我在加勒比海。這一切都在靈性、文化和牧靈方面造就了今天的我。”

最近這些年來,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的人民經歷了許多艱難的時刻:火山爆發、颶風肆虐、新冠大流行。布萊茲解釋說:“在那裡,我學會了樸素的美。人們的生命力非常強,與他們在一起使我的信仰更加堅固。” 他親身經歷了 2024 年的貝麗爾颶風造成的災難。“有一件事讓我一直堅持下去,那就是我深信天主派遣我,不是要我到順風順水的地方,而是到需要祂愛的地方”。

現在,布萊茲迫不及待地等待受祝聖後立即回到那裡。他說:“有幸在羅馬,在教會的心臟,在禧年期間蒙教宗祝聖,這是我即使在最不切實際的夢想中也無法想像的!這不僅對我自己、我的家人和朋友,也對我在加勒比海服務的人群來說,是一個恩寵的時刻。我將以新的力量和滿懷感激的心情回到那裡。”

維塔利與那些活得彷彿是末日的時刻

28 歲的維塔利·德米特利申( Vitalii Dmytryshyn )也表達了同樣的心情,他來自烏克蘭基輔救主之母修道院。他是家裡八個孩子中的老二,參加了新慕道團的信仰行程,他的一個哥哥也於一個月前被祝聖為司鐸。維塔利感謝天主能讓他的家人來羅馬參加他的祝聖禮,儘管正在進行著戰爭。

他說:“我肯定不是烏克蘭最好的執事,也許我是最弱的一位。也許天主讓我在羅馬這裡被祝聖,因為祂知道我需要幫助才能前行。”

正是這種處在衝突中的不穩定現實,幫助他更加把每一天視為一份禮物。“我看到天主願意讓我不要為自己生活,而是將我在這裡得到的這一切希望帶給烏克蘭” 。

維塔利的修道院院長曾經告訴他,“要把每一天都當做最後一天來度過”。他反省自己,說道:“這句話幫助我不要膚淺地生活,尤其是目前烏克蘭有這麼大的苦難。我看到許多家庭失去丈夫、孩子、房屋,失去了一切。這場戰爭的時期促使我認真地生活,尋求天主,意識到當我念完夜禱後進入夢鄉後,那可能是我的最後一夜。”

儘管維塔利在十年的修道生活中經歷了許多懷疑與危機,他仍感到天主召叫他,要他注視天主,而不是他自己。他表示:“天主向我證實,祂召叫我,如同祂召叫伯多祿那樣。但天主召叫伯多祿,那是因為祂愛他。這對我幫助很大。”

若望,教宗祝聖的一個“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兒子

36 歲的若望·韦( John Wai )也有接近天主的相似經驗,他是巴布亞新幾內亞人。 2020 年,他的四名親人在一年當中都因病去世。那時他在修道院已經生活了幾年,親人的離世使他處於深重的危機。若望講述說:

 “我的情緒起伏不定,這讓我覺得修道也許不是我的聖召,也許我需要一段時間來走出困境,思考所發生的事件。我的培育導師陪伴我,關心我,告訴我在修道院繼續學業的同時,我會找到所需要的幫助。現在我很感激他們對我做的這一切。在那一刻,我想到耶穌的邀請,祂讓人捨棄一切跟隨祂。於是,我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繼續在修道院修道。我把親人的離世看作我生命的一部分,我的十字架。”

今天,他深信這些親人陪伴著他,並且“常為他祈禱”。對於這位年輕人來說,能在羅馬被祝聖,無論作為聖彌額爾總領天使會的成員,還是作為巴布亞人,都是一種榮耀:“這不僅為我是個祝福,為我的國家和人民也是祝福。至少有一位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兒子被教宗祝聖為司鐸,而且是在禧年期間,這將被載入史冊。”

阿爾貝托與朋友和團體的支持

27 歲的阿爾貝托·德莫拉( Alberto De Mola ) 是意大利南部巴里省焦維納佐( Giovinazzo )地方的人,對他來說,身邊的人對他聖召行程的支持非常重要。阿爾貝托說:“我從小就感受到這個召叫,但很難表達出來,因為首先我不想將它告訴自己或其他人。後來,我先是和朋友們談起這事,他們都支持我,然後又和我的父母談起,但他們最初並不同意。”

阿爾貝托很願意強調他進入修道院時所獲得的支持,無論是來自他本鄉焦維納佐堂區的本堂神父,還是來自堂區信友們的支持。他說:“最大的幫助來自於人。有些人在你身旁,有些人在祈禱中給予你支持,還有些人也許在經濟上支持你作出這樣的選擇。這一切都讓你意識到你並不孤單。”

對阿爾貝托來說,他深信是“基督的愛” 對他的司鐸聖召作了肯定。“這是一件決定性的事情,給你留下印記、改變你,以及讓你把其他一切都放在次要的位置。只有當你感到你心中的上主才是一切的答案、唯有祂才使你稱心如意,你才能做出這樣的選擇”。

路加, 15 歲時就感到“被召叫”

27 歲的巴西人路加·蘇亞雷斯·多斯桑托斯( Lucas Soares dos Santos ) 來自距離首都巴西利亞幾公里遠的衛星城鎮普拉納爾蒂納 ( Planaltina ),正是這次與天主的深層相遇,使他在分辨的行程上拋下錨。他在 15 歲時就感受到司鐸聖召,當時他在朝拜聖體,意識到 “天主的確是真天主”。路加解釋說:“我感受到祂對我的愛、祂的慈悲,我得以回顧我生命中的某些記憶,看到天主的臨在並召叫我。”

高中畢業後,路加在大學讀了一年哲學,之後進入修道院,認真走在分辨的行程上。他講述說:“修道院的生活對我觸動最深的是與其他修生的兄弟友愛和團體生活。當然還有祈禱,這幫助我加深了與天主的關係。”

對路加來說,能夠“在每 25 年一次的禧年中蒙教宗祝聖,這是一個難以言喻的機會。我非常感謝天主,祂透過這些具體的標記表達祂無限的大愛”。

鏈接網址:www.vaticannew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