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 年 四 旬 期 qaimut - 主日福音 | 2017-10-17 | 點閱數: 2227

甲年 四旬期 第 3 主日

請給我這永生的水泉

若四,5~26,39~42



軟弱中的信德


主內親愛的兄弟姐妹:



  在事事如意,安和樂利的環境中活出信仰確實是一種福氣,一份恩寵。我們可以無憂無懼地向天主感恩,感謝天主對我們的厚愛。由於這是信仰生活較常見的局面,我們就以為這是信仰生活必然的局面,甚至還認為這是我們應得的權利。既然我們信仰天主,那麼天主至少虧欠我們一個好生活。天主很多時候的確這樣善待我們,讓我們享受祂的照料,讓我們在平安中幸福、健康、富足地生活。然而,當我們身在福中時,我們看得到身邊的人所面對的不同遭遇嗎?我們發揮出來的是自充為義的法利塞人心態呢,還是慈善的撒瑪黎雅人心態?

 

  耶穌給我們指出的這兩個人是身在福中的形象,他們倆都獲得天主豐厚的降福。那個法利塞人到聖殿去,誠實地祈禱說:「天主,我感謝祢,因為我不像其他的人,勒索、不義、姦淫。我每週兩次禁食,凡我所得的,都捐獻十分之一」(路十八 11-12 )。是的,他真的很誠實,不欺不詐,品行正直,並且也常為他的富足和美好生活向天主感恩;但是,耶穌卻說他不是義人。另一個撒瑪黎雅人同樣是誠實和富足的人,他不只恪守天主的誡命,更實際地活出天主的慈悲,滿足耶穌所要求的成全:「你們應當是成全的,如同你們的天父是成全的一樣」(瑪五 48 );「你們應當慈悲,就像你們的父那樣慈悲」(路六 36 )。他親自侍候那位遭遇了強盜的人,出力出錢,不計代價。他盡心盡力成為有需要者的近人。耶穌證實這就是義人的生活態度,因此勉勵我們說:「你去,也照樣做罷!」(參閱:路六 25-37 )
 

  患難見真情;有人落井下石,有人雪中送炭。這裡講的是人的義德素質,是信義,更是信德。只對顯貴者慷慨絕對顯示不出人品的高尚;在順境中才能存活的信仰也無法彰顯信德。這就是這主日彌撒讀經邀請我們注意的情景:「當我們還在軟弱的時候,在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基督就為我們死了;這證明了天主怎樣愛我們」(讀經二:羅五 6 , 8 )。當我們還在軟弱的時候,基督就接近了我們;在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祂就愛了我們。除非我們也關懷在困苦、軟弱中的人,成為罪人的近人,不自鳴清高,不自充為義,我們就總是無法體驗和明認基督對我們的愛;心裡總是感覺沒著落,不踏實,捉摸不定基督對我們的愛。

 

  的確,呼籲我們去關懷別人的話常會顯得非常抽象,並不是因為這話本身很抽象,而是因為我們不願意去給這話找到一個具體的對象;我們怕弄髒自己的手,怕別人蔑視我們,啊!又是一個抽象的「別人」。耶穌要我們把這個抽象的「別人」轉變成具體的「近人」,所以我們得向那個法學士學習,請教耶穌:「畢竟誰是我的近人?」(路十 29 )。我們必須找到我們的近人,因為在安逸中,我們心靈的眼睛會變得模糊,看不清天主的臨在;有點耳背,聽不清祂的聲音。但是,我們的近人會幫助我們找到天主、看見天主,使我們與天主相遇。那時,我們將仿然大悟,原來天主一直從上賜給我們力量,接近我們,降福我們,使我們獲得自由,不被罪惡窒息的自由。

 

  這主日的第一篇讀經與福音遙遙相對,以水源、生命的泉源為主軸。第一篇讀經描述以色列子民在曠野中非常口渴,口渴得要死。他們相信和承認是天主救了他們出離埃及,因此他們認為天主虧欠他們一個好生活。現在生活看來不好、困苦、沒有水喝,所以他們就抱怨天主。他們強迫天主給他們行奇蹟,以證明祂與他們同在。他們要求天主以他們的方式來與他們同在;他們不要天主以祂自己的方式與他們同在。這種強迫天主行的奇蹟只能給他們止渴,不能滿足他們心靈上的渴望。其實,他們這一群人連同梅瑟都無法親身抵達天主給他們許諾的福地,只能遠遠望見而已(參閱:戶廿 12 ;申卅四 5-6 )。

 

  反觀這主日福音中的撒瑪黎雅婦女,她的生活有許多黑暗面和諸多的不順。她說自己沒有丈夫,因為她曾有過五個丈夫,而她現在所有的也不是她的丈夫。她受到其他婦女們的排擠,所以她只能在中午時分,在別的婦女們都汲了水後,才到「雅各伯泉」汲水(若四 6-7 )。然而,社會和倫理上的阻礙並沒絆倒她的信德,她仍期待默西亞的來臨,對耶穌說:「我知道默西亞要來,祂一來了,必會告訴我們一切」(若四 25 )。因著她的信德,耶穌引領她抵達那湧到永生的水泉(若四 14 ),讓她學會以心神、以真理去朝拜天主(若四 24 ),更讓她遇見默西亞(若四 26 ) 。

 

  她一遇見耶穌默西亞,就成了耶穌的使徒,立刻往城裡去向人們作證。教宗方濟各說過,「完全的悔改是與耶穌基督相遇」。這位撒瑪黎雅婦人因著與耶穌基督的相遇,而完全悔改。悔改了的人能有效地幫助別人悔改,因此她也能有效地為耶穌基督作證。因她的作證,許多城裡的撒瑪黎雅人都信從了耶穌;因她的作證,他們更得以親自與耶穌基督相遇,並且悔改。他們向那婦人說:「現在我們信,不是為了你的話,而是因為我們親自聽見了,並知道祂確實是世界的救主」(若四 42 )。基督使徒最大的使命就是把人們帶到耶穌基督那裡,讓他們親自與耶穌基督相遇。

 

  人的罪過、倫理生活上的缺陷和不完美並不阻礙人與耶穌相遇,也不阻礙人去邀請別人來與耶穌相遇。耶穌來不是為了審判;他來是為了召叫罪人悔改(路五 32 ),為了豐富人的生命,使人認識天主是我們的父親——慈悲的父親。在這四旬期間,讓我們祈求耶穌基督也來到我們心靈的井邊與我們相遇,賜給我們生命的活水,促使我們完全悔改,好能成為祂的使徒,向眾人作證祂是默西亞、天主是我們慈悲的父親。阿們。

 

~張德福神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