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 年 復 活 期 qaimut - 主日福音 | 2017-10-17 | 點閱數: 2127

甲年 復活期 第 5 主日

我是道路真理生命

若十四,1~12



成就更大的事



主內的兄弟姐妹:



  這主日耶穌宣布祂要往天父那裡去,並吩咐我們不要心裡煩亂,只要相信天主,只要相信他(若十四 1 )。耶穌就要離去,而我們不要心裡煩亂,這合乎人情常理嗎?因別離而感傷、心神煩亂,這難道不是人之常情嗎?耶穌自己也曾多次心神煩亂:當他看見瑪利亞為她兄弟拉匝祿的逝世而哭泣時,便心神感傷,也跟著哭泣(若十一 33 , 35 );當他意識到自己在十字架上受死的時刻將到時,也坦承自己心神煩亂(若十二 27 );當他以沉重的心情指出門徒們中有一個要出賣他時,更是心神煩亂(若十三 21 )。那麼,為什麼耶穌吩咐我們不要為他的離去而心裡煩亂呢?

 

  耶穌吩咐我們不要心裡煩亂,因為他是去天父家裡給我們預備住處。有平安的地方可住,在聖經中是最大的安慰和喜樂的圖像;而被排除在門外或城外,不斷受到干擾和侵害,則是最可怕和最糟糕的處境,那是地獄的圖像。耶穌曾多次引用這圖像給我們講述天國,例如:婚宴的比喻(瑪廿二 1-14 )、十童女的比喻(瑪廿五 1-13 )、以及耶穌最後的忠告:「凡為狗的、行邪術的、姦淫的、殺人的、拜偶像的、以及一切喜愛撒謊並實在撒謊的人,都留在城外」(默廿二 15 )。
 

  耶穌吩咐我們不要心裡煩亂,因為他是去天父家裡給我們預備住處。天父的家是最安全的地方,因為那裡沒有賊、也沒有強盜(瑪六 20 ),一切由天父掌管。耶穌還說在天父的家裡有許多住處(若十四 2 );也就是說,每一個人都可以在天父家里居住,得到天父的保護。因此,我們不必爭先恐後,不必擔心被排拒在外,不必把別人當成競爭對手來進行攀比,不必踩著別人的頭往上爬,反而應該盡力幫助別人,把他當成好兄弟,一起同行前去天父家裡。耶穌更向我們保證,當他預備好地方以後,必親自來接我們,所以我們根本用不著心裡煩亂,只要相信天主,只要相信耶穌(若十四 1 )。

 

  上個主日耶穌把自己比作「門」,現在耶穌以自己是「道路」來加深我們對他的認識。我們必須經過門和道路,才能抵達目的地。門是出發點,門外是道路。在門外會有許多危險,路途也可能很艱苦;但是,若我們在正確的道路上行走,就一定能抵達目的地。正真的道路不能死氣沉沉、故步自封,卻必須欣欣向榮、朝向生命的目標前進。因此,耶穌明確告訴我們:祂的「道路」是「真理和生命」,祂是真正生命的道路(若十四 6 );祂是活的道路,不是死的道路。

 

  耶穌是唯一而且肯定到達天父那裡的「道路、真理、生命」;除非經過他,誰也不能到天父那裡去(若十四 6 )!若我們靜心默想這句話,我們確實會感到很大的安慰,信心十足,不再煩亂。耶穌是「道路、真理、生命」;誰若認識耶穌,也就必然認識天父(若十四 7 )!再靜心默想這句聖言,我們內心就會湧出力量,定心定志,不再疑惑。

 

  人生的目的本來就是尋求永生和追求幸福,但哪一條是肯定抵達永生和幸福的道路呢?這是人生的終極問題、人心最深的渴求。「宗教」此時試圖回應人的渴求;信奉某個宗教,虔誠依循其道路行走,讓人覺得越來越接近目標,深信越來越靠近彼岸,終有一天會抵達目的地。目的地永遠都在彼岸,不在此岸。在福音中,多默宗徒就是秉持這個宗教觀念問耶穌:「主!我們不知道你往哪裡去,怎麼會知道哪條路呢?」(若十四 5 )對多默來說,目的地既然在彼岸,知道哪條是到達彼岸的正確道路當然很重要。耶穌卻答复說:「我是道路、真理、生命,除非經過我,誰也不能到父那裡去。你們若認識我,也就必然認識我父;現在你們已認識祂,並且已經看見祂」(若十四 6-7 )。

 

  耶穌的答復為我們開拓了對永生的新視野。不只是我們朝向永生前行,永生更趨向我們而來。永生超越物質的關係,永生是位格的關係。換句話說,我們不是走上哪條道路去抵達永生,而是藉著誰來獲得永生;我們也不是去找到這條永生的道路,而是這位永生者來到我們中間,找到我們。這位永生者將自己啟示給我們,讓我們看見祂,讓我們認識祂,讓我們居住在祂內,讓我們與祂一起永遠生活。耶穌舉目向天說:「永生就是:認識祢,唯一的真天主,和祢所派遣來的耶穌基督」(若十七 3 )。耶穌向我們所有人表明,永生由祂開始,藉著祂實現,因祂而認識天父:「我是道路、真理、生命,除非經過我,誰也不能到父那裡去。你們若認識我,也就必然認識我父;現在你們已認識祂,並且已經看見祂」(若十四 6-7 )。因此,我們絲毫不必心裡煩亂,只要相信天主,只要相信耶穌(若十四 1 )。

 

  然而,相信卻是另一個大問題。我們怎樣才能相信,並因相信而獲得永生呢?斐理伯宗徒的要求在此顯得非常自然,他對耶穌說:「主!把父顯示給我們,我們就心滿意足了」(若十四 8 )。對!我們真心要相信天父,所以請讓我們看見天父。我們每個人都像斐理伯那樣沒意識到:當我們看見天父時,相信其實已經沒有必要了。對此,《希伯來書》見證說:「信德是所希望之事的擔保,是未見之事的確證」(希十一 1 )。

 

  相信就是全心接受耶穌的保證,依附耶穌的許諾;相信天父必須由相信耶穌開始,不可捨本逐末,否則就會大失所望。因此,耶穌答說:「誰看見了我,就是看見了父。你們要相信我:我在父內,父也在我內」(若十四 9-11 )。耶穌在此並不是在描述祂與天父之間的關係,而是在解答關於相信的最深和最難的問題。

 

  耶穌的解答基本上是這樣的:若真的要相信,那麼就必須遠離自己制定的信仰,也就是捨棄一切想看見天主、佔有天主的慾望。這些虛假的慾望必會使人信仰落空。若真的要相信,必須從眼前一切不是自己虛構幻想出來的事實,也就是從耶穌在門徒中真實的臨在開始。耶穌的臨在為我們的生活開啟新思維,為永生拓展新視野。祂讓遙遙無期的永生臨近我們,使我們的生命變為真實可貴。

 

  耶穌緊接著肯定地說:「信我的人,我所做的事,他也要做,並且還要做比這更大的事」(若十四 12 )。耶穌所說的大事,不是指那些讓人驚嘆的神蹟奇事,而是在生活中以信德來見證天父臨在耶穌內。具體而言,就是在信徒的團體中生活,在生活中騰出讓天主行動的空間,好讓人看見天主在我們生活中的真實臨在。換句話說,就是要成為教會,活出教會的生命。教會能做之前無法想像、無法做到的大事,那就是把天主帶給世人。教會現在最關切的不是到達彼岸,把天主佔為己有,而是在此岸給天主留下空間,在此時此地向人見證「天主與我們同在」。這確實是件前所未有的大事,信德的大事。這真是天主的偉大作為!阿們。
 


~張德福神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