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丙 年 常 年 期 qaimut - 主日福音 | 2017-10-19 | 點閱數: 1979

丙年 常年期 第 15 主日

誰是我的近人

路十,25~37



愛你的近人

 

  天主是我們信的對象,祂原不需要被證明存不存在,就像我不需要證明我的父親存不存在一樣。天主就是天主,我們相信祂,隨著歲月的增加,就會越來越認識祂,也就越來越體悟到天主在我們身上愛的計劃。

 

  你是什​​麽時候認識天主?這個問題就好像問你說:「你什麽時候認識你的父親?」這個問題很難完整地給出準確答案。因為我們跟父親的生命連繫不能被解構,這是一個不斷圓滿的生命進程,所以我們很難切出哪一個「時間點」是正確答案,我們與天主的關係也是如此。有人只要沉醉享受在父親的愛中生活,父親也不會要求他的孩子去探索研究他,父親只要他的孩子們安穩地在他的愛內生活。對於天主,有的人也是如此,他信仰的天主就是愛他的天主,只要快樂地在祂的庇蔭之下生活,享受祂所給予的恩典與生命,足矣!這樣時時滿足與接受當下的生活也是一種信仰見證。

 

  信仰的見證就是日常生活點點滴滴的累積,而且我們大部分的人是這樣平凡的過生活。「我今天吩咐你們的這誡命,為你們並不太難,也不是離你們太遠的。(申卅 11 )」信仰的見證不全是轟轟烈烈,拋頭顱灑熱血的殉道式的信仰見證,更多的時候是生活當中柴米油鹽般的簡單、實際而誠懇。「這教訓離你們很近,就在你們口裡,就在你們心裡,使你們可以遵行。(申卅 14 )」

 

  「老師,我該做什麽,才能獲得永生呢?(路十 25 )」也許你也這樣問過耶穌。耶穌的回答應該就是:去「專注」地「愛主愛人」。當我們「專注」某一物,其餘的東西就會退其次,天主的事是我們「專注」的對象,什麽是天主的事呢?天主在今天福音中就說了一個例子,就是:愛你的近人。

 

  福音中法學士問耶穌說:「誰是我的近人呢?」依照那個時代猶太人的思想,這個問題是不容易主觀的認定,可能它會充滿著陷阱和試探。因為按照法利塞人的想法,猶太人才是天主的選民,所以只有猶太人彼此之間才是「近人」,其他民族都是外邦人、是異族而不是近人,所以不相往來。但是另一派法利塞人則認為:只有遵守法律的以色列人,彼此才算是「近人」。耶穌是真智慧的真主,祂不直接答覆他的詢問,反而引用一則善心撒瑪黎雅人的故事比喻,來影射各種偽善者真正面貌和行為,藉故事中的善心外邦人的愛德行為,來開導法學士去確認「誰是你的近人?」也在這個機會,教訓猶太民族,要發揮大愛及於仇人。

 

  福音故事中的過路人,包括司祭、肋未人,他們都是法律的代言人、維護者、獻身專務敬禮天主的人,應當比別人更知道愛護貧病弱小、痛苦傷殘者,但他們見到被搶的傷者,竟然看一下就離開,不加以救援。他們是缺乏愛德,是光說不練的偽善君子。我們是不是常扮演此類的人而不自知。我們是不是也常常滿口仁義道德,但遇到當下危急需要付出時,我們袖手旁觀視而不見。

 

  教宗說:「我們有時看到貧困的悲慘處境,卻從前面走過去,好似與我們不相干;一切照舊進行,好似沒發生任何事一樣。我們最終成了偽君子,不知不覺地變得精神麻木,思想遲鈍,生命枯竭。」

 

  撒瑪黎雅人所表現的愛德是誠懇而實際的,他真正動了惻隱之心,以真切誠懇的慈悲,恩待別人,他如同天主的肖像,愛人無分彼此,沒分膚色、種族或親疏遠離。救人須及時,不必有國家、民族或鄉黨之別。

 

  善心者是甘心犧牲,不圖回報。善心的撒瑪黎雅人不怕耽擱路程,不畏勞苦麻煩,肯花錢為傷者治療,更不思考到傷者會感謝和還報,一心只在關懷傷患,這種無私,愛人如己的偉大胸襟,正是我們身為基督徒所應有的精神。他的愛德善行是普遍又持久的。這位撒瑪黎雅人,他連著過路人,且又是自己民族的世仇者,也肯設法去營救。可見他的愛心是無私的,且是持久的好德行。他不僅著手進行,又救人救到底,送傷者至旅館,請主人代為尋醫治療,歸來再還清所有費用,直到此人康復。像他這種愛人至上的美德,的確值得我們學習效法,我們若要行善事就要慷慨大方,愛要一視同仁,不分貧富貴賤、親疏友朋或陌生的旅人,有難須相助,不怕煩難,要懷抱著:「為最小的弟兄所做的,即是為耶穌所做。」

 

  教宗說:「慈悲不是一個抽象概念,而是一種生活風格。在每日生活中,我們都應注意到並且碰觸那些有需要的人。」

 

  萬有都是藉著耶穌基督而創造的,一切都是藉著祂,也是為了祂而受造。世界都是跟祂有關係,所以我們對萬物慈悲,就是對天主的感恩,對人慈悲,這更是對天主更大的虔敬。所以我們求天主,引導我們返回正道,尋求真理,摒棄一切有辱信仰的事。我們要用我們慈悲的生活歌頌天主的聖名,以稱謝天主的尊榮。

 

〜和小春神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