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十,1~12,17~20
福傳天國和平的工具與方法
以色列人民於公元前 538 年從被流放的巴比倫回到耶路撒冷,這是第二次的出谷,是再次恢復自由的時刻,宛如新以民的身份。在今天的《依撒意亞先知書》中,傳遞了天主所給予的恩典:一是歡喜;二是和平;三是歡樂。凡那些愛慕耶路撒冷的,都應同她一起快樂,因她而歡喜;為她而憂傷的,都要同她盡情的歡樂,因此從她的懷里和乳房吃奶和吸乳而得飽飫和快樂。其次,上主要在她身上廣賜和平,有如河流一般;要賜給她萬國的財富;乳兒被抱在懷中,放在膝上搖擺,受到像被母親撫慰的安慰。最後,她們的心必要歡樂,身體要健康。總之,天主要賞賜自由、平安、身心健康。
我們是否可以同樣地感受到這樣的歡喜、和平和歡樂?我們領洗進教做為一個基督徒,我們就是新人,新的創造,我們被邀請進入一個新的生命體系,我們彷彿也回到了新耶路撒冷,因著我們的信德,我們的新生命也擁有了天主所賜下的這些恩典,為我們的新使命就是去傳揚這新的耶路撒冷:天主的國。我們最基本傳揚福音的工具就是歡喜、和平和歡樂,擁有這些恩典,為我們很夠用。
這主日的福音描述非常清楚一個福傳的過程。有兩個重要訊息:一是耶穌派遣七十二門徒傳教;二是門徒們歸來復命。而耶穌派遣門徒有兩個重點:一、派遣的方式;二、對門徒們的要求。
關於派遣方式有三:
一、倆倆地走在耶穌面前,先到祂自己將要去的地方。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被派遣的,傳揚福音不是單打獨鬥英雄式行為,更是一個不斷傳承與接續的行動。我們同是一個身體,毎個人是肢體,我們同一個信仰,所傳揚的是一個主。任何一個肢體的受傷,我們都感同身受。我們的目標一致,傳揚福音,為天主預備道路。
二、耶穌要他們祈禱,求莊稼的主人(天主)派遣工人來收割,因莊稼多工人少。現今俗化的世界裡,更是需要天主的福音。藉著祈禱,讓我們有力量的持續參予這個救贖工程,不只是個人,而是整個信仰團體、整個教會不斷地祈禱,因為我們需要不斷地提醒自己,天主一直與我們同在,這是天主的教會,我們回應祂的愛,去為愛服務。
三、這個派遣有些冒險性(好像把羔羊送入羊群)。過去長久的教會歷史證明了「殉道聖人的鮮血是信仰的種子」,我們被派遣要進入這個遠離天主的世界去傳揚福音,這是我們一生的使命,是義無反顧的往前邁進,不必害怕,反而保持著歡喜、和平和歡樂,因為天主一直與我們同在。
接著,耶穌要求祂的門徒接受派遣應有的心態與行為有四個:
一、不要依靠「外在的錢囊、口袋、鞋子」,而要專心(不要在路上問候人);有時我們經常以為權勢、金錢或許多的手段,可以使我們傳福音的效果更加有效率,結果反而是相反的效果。應該減少瑣碎的事,單純而專注地尋求天主的國。
二、帶著平安(先祝平安);要帶給人平安首先自己是一位平安的人。與天主同在的人是一位平安的人,耶穌已先說了,「那裡如有和平之子,你們的和平就要停留在他身上」。
三、隨遇而安(住在哪一家,吃喝他們所供應的);這是一種傳福音的態度。到哪裡就成為那裡的人,接受不一樣的文化生活環境,讓不同文化及不認識天主的人,因著基督信仰豐富昇華他們的文化與生命。
四、醫治(城中的病人)與宣講(天國已經臨近了)。宣講天主的國本身就是一種醫治的行為,因為福音就帶給人更大的安慰與內心的解放。無論如何,他人接不接受福音,我們都要祝福。
傳福音的過程中,門徒們歡喜的回來復命。總之,耶穌派遣七十二門徒去傳福音,他們專注、平安的治病、宣講天國,並歡喜的回來復命,因他們已經得救了。所以傳福音是我們教會的本質,保祿宗徒一直提醒的「我不傳福音,我就有禍了」。不只是如此,還有更積極的態度,我們願意將我們自己被救贖的經驗,被天主所愛的美好,傳報給別人。
保祿說他只以主耶穌的十字架來誇耀,因藉著基督他把俗化的世界釘在十字架上,這外在的權勢、財富、情愛對他再沒有影響力了。他成為新受造的人,被救贖的人,因此,外在的割損或不割損都不算什麽;他懇切地祝福那些按新的生命規範而行事的人,願天主的平安和憐憫降在他們身上,也就是降在這些新以色列(基督徒)身上。保祿他的身上總是帶有耶穌的烙印,我們也應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常懷著肖似耶穌降生,宣講、治病、驅魔,以及逾越的奧跡去生活;對其他人,我們也願意基督的恩寵常與他們的心靈同在。總之,要成為一個新造的人:因十字架而誇耀,甚至帶著耶穌的烙印,充滿天主的平安和憐憫之心。
總之,福傳天國和平的方法,就是成為一個新受造的人,去接受派遣,意識到因著十字架上的基督,我們已經得救,要因十字架而誇耀,把耶穌烙印在生命中,而活出一個充滿平安和憐憫之心的生命。普世萬民,請向天主歡呼,並朝拜、讚美祂,因祂對我們的慈愛從不改變。
〜和小春神父〜